細菌的混合感染怎么預防治療
治療方案
(一)抗菌藥物的應用
敗血癥一經診斷,在未獲得病原學結果之前即應根據情況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以后再根據病原菌種類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給藥方案。敗血癥的抗菌治療可采用兩種有效抗菌藥物的聯(lián)合,為了保證適當?shù)难獫{和組織的藥物濃度,宜靜脈給藥,劑量要大,應選用殺菌劑。療程宜較長,一般3周以上,或在體溫下降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后繼續(xù)用藥7—10d。
(1)病原菌不能確定時須選用兼顧革蘭陰性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抗菌藥物的聯(lián)合,一般選用抗假單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a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痔嬋ㄎ髁?或第3代頭孢菌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院內感染,應多豪華金葡菌或表葡菌及假單位胞菌,可給予去甲萬古霉素聯(lián)合頭孢他啶。
(2)葡萄球敗血癥:目前葡萄球菌對抗生素的抗藥現(xiàn)象嚴重,除對情緒素高度乃要外(95%以上),對頭孢噻吩、頭孢唑林的乃要也有增加的趨勢,乃要率約30%—40%,約半數(shù)菌株對苯唑西林耐藥,不同地區(qū)尚未出現(xiàn)了比例不等的呈多重乃要得MRSA敗血癥。但葡萄球菌通常對萬古霉素敏感,鑒于上述情況目前對葡萄球菌敗血癥的應首選苯唑西林或氨唑西林,也可選用頭孢噻吩或頭孢唑林聯(lián)合應用利福平,待獲得藥敏結果后則可根據藥敏結果調整。MRSA及MRSE敗血癥則可選用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磷霉素或利福平的聯(lián)合應用。替代萬古霉素選用藥物有替靠拉寧、夫西地酸等。
(3)鏈球菌敗血癥:A、B組溶血性鏈球菌通常對青霉素敏感B組鏈球菌的敏感性略差,因此,治療A組鏈球菌敗血癥時可單用青霉素或第一代頭孢菌素、紅需素與林可霉素等,而后者治療宜加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其治療同溶血性鏈球菌敗血癥。腸球菌常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治療時需聯(lián)合用藥,首選青霉素或氨芐西林與氨基糖苷類的聯(lián)合也可選擇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其他對腸球菌感染有效的藥物尚有亞胺培南或亞胺培南和西拉司丁的復方制劑泰能。
(4)革蘭陰性敗血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對氯霉素、氨芐西林等普遍耐藥,對哌拉西林的敏感率高于慶大霉素。臨床上可選哌拉西林、第二或第三代頭孢菌素與慶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聯(lián)合應用。銅綠假單胞等假單胞菌及不動桿菌屬多數(shù)為院內感染,對哌拉西林及羧芐西林耐藥者?a target="_blank" class=blue>戰(zhàn)ピ齠?,亢Y菀┟粞∮猛鋒咚せ蜴哌咄嫌τ們齏竺顧鼗虬⒚卓ㄐ恰?/P>
(5)厭氧菌敗血癥:首先要清除病灶或行膿腫引流以改變厭氧環(huán)境。抗菌藥物選用甲硝唑、氯霉素、克林霉素、頭孢西丁或亞胺培南或泰能。由于多五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因此,需同時對需氧細菌進行有效的抗菌治療。
(6)真菌性敗血癥:可選用兩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等,仍以良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強,但因其毒性大,常限制其使用,此時可選用氟康唑。兩性霉素B與氟康唑聯(lián)合應用的療效較好。
(7)其他: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對青霉素高度敏感,常選用青霉素或氨芐西林。JK組棒狀桿菌對萬古霉素高度敏感,是最佳選擇、其次是紅霉素、慶大霉素等。鼠傷寒沙門菌易耐藥,宜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用藥一般對第二代第三代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藥物高度敏感。
(二)治療局部感染病灶及原發(fā)病
化膿性病灶無論為原發(fā)性或遷徙性,均應盡早給予切開引流?;撔孕陌?、膿胸、慣技言及肝膿腫等可穿刺引流。膽道或泌尿道感染合并有梗阻者應給予手術治療。如果病人的免疫抑制狀態(tài)是由于藥物或疾病所致,則須停用或減量免疫抑制藥或有效治療這些基礎疾病(如白血病等)??紤]敗血癥由靜脈留置導管而致,則應及早去除或更換,將除去導管剪一段(約1厘米)進行培養(yǎng)以明顯病原菌。如敗血癥由人工關節(jié)等留置假體所至抗生素療程須6周,且常須除去此裝置。
(三)其他治療
包括適量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以及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并按需輸血、血漿和蛋白質。近20年來還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如抗生素抗體的應用、抗TNF—α單克隆抗體的應用、輸注粒細胞和GSF等但這些新治療方法的療效仍需作進一步評價。靜脈注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體液免疫對抗細菌感染。
疾病預防
加強衛(wèi)生期保健工作,產前應進行引導分泌物檢查,如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B群溶血性鏈球菌應及時治療,以免新生兒受染。對新生兒室、燒傷病房及因白血病接受化療者或骨髓移植者宜采取防護性隔離,防止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醫(yī)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慢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帶菌的醫(yī)護人員應暫調離并并給予治療,有明顯或隱匿的感染灶者須及時治療。對留置體內的導管應定期更換,如有感染須及時去除,同時給予針對抗菌藥物的治療。疥、癰等皮膚感染切忌擠壓。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期間嚴密觀察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處有無真菌感染,如有發(fā)生,須及時處理。對糖尿病、慢性肝病、白血病等易導致感染的慢性疾病宜積極治療,盡量預防感染。對中性粒細胞減少者和其他免疫缺陷者預防性口服抗菌藥物(包括抗真菌藥物),可明顯降低感染的發(fā)病率。醫(yī)務人員須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及操作規(guī)程,勤洗手,盡量應用一次并使用的醫(yī)療用品,是減少醫(yī)院內感染敗血癥的重要措施。
細菌的混合感染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
暫無相關專家答疑!
細菌的混合感染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燒傷敗血癥
- 病因燒傷敗血癥是怎么引起的?
- 檢查燒傷敗血癥要做什么檢查?
- 并發(fā)癥燒傷敗血癥會引發(fā)什么疾病?
- 預防燒傷敗血癥要怎么預防?
- 癥狀燒傷敗血癥有什么癥狀?
- 診斷鑒別燒傷敗血癥如何鑒別?
- 治療燒傷敗血癥怎么治療?
- 找藥品燒傷敗血癥需要吃什么藥?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全血鎳(Ni) 、 尿血紅蛋白(uHB) 、 骨髓細菌培養(yǎng) 、 異型中性粒細胞
[最常用的藥物]
細菌的混合感染對癥藥品更多>>
暫無相關藥品!
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
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h3>
患者關注排行榜
細菌的混合感染最新文章
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