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說:“宦游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差,則瘴癘溫瘧之氣不能著人。”
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人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這些記載和論述,說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艾灸的基本原理:
人全身表面皮膚紅潤,毛孔擴張,讓藥物迅速進入人體,循經而行,內達臟腑,由表及里產生效應,起到疏通經絡、溫補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排寒袪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xié)助睡眠、通行氣血、濡養(yǎng)全身等。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種: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調節(jié)陰陽、回陽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處也越來越多的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應用上。
艾灸的作用一、通經活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營養(yǎng)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后,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fā)生。
艾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
艾灸的作用二、行氣活血
氣是人的生命之源,血為人的基本物資,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yǎng)血,還可以疏理氣機,并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濕散寒
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yī)認為,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植物加上火的熱力滲入陽氣驅出陰邪,艾灸療法對濕寒之證特別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調節(jié)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fā)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jié)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陽救逆
正所謂“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在古書上就有記載。氣陰兩脫急取神閼、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
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升陽舉陷,扶陽固脫。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現(xiàn)代科學證實:灸法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提高其免疫效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同時灸法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于多種疾病的康復。對現(xiàn)代的亞健康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F(xiàn)代多用于溫灸,溫灸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養(yǎng)生和保健,很多美容院養(yǎng)生館也都增加了溫灸項目。
活血化瘀。
健客價: ¥29溫通經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1.9溫通經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15艾炙保健
健客價: ¥7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28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09主要用于對患者泌尿系統(tǒng)引流、導尿。
健客價: ¥19.9見說明書。
健客價: ¥109活血化瘀。
健客價: ¥159見說明書。
健客價: ¥139見說明書。
健客價: ¥148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钛觥?/p> 健客價: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