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太極功夫必過的三道關口
熱愛太極拳的朋友一般都有著兩個目的:一是健身養(yǎng)生,延年益壽,二是修煉太極拳內(nèi)功。這兩個目的,我們稱為太極功夫。練好太極功夫,有三道關口必須經(jīng)過,這三道關口是:太極拳使用法,三大技術要領和以腰領手。分述如下:
一、練習太極拳必須掌握太極拳使用法
太極拳使用法,就是太極拳每一個招式的攻防技擊的含義。太極拳使用法是太極拳的核心內(nèi)容。
學習太極拳使用法,首先要系統(tǒng)掌握太極拳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ㄒ唬╆P于掤勁。掤為八法之首。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以下簡稱《體用全書》)中是這樣論述的,“掤法向外,架御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掤字,最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掤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自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
1、掤的基本方法。楊式掤法,一手橫架于自己的胸前,約尺左右,另一手附于前手的小臂下,以助掤勢。掤手勁點在小臂近腕處。掤手不可距胸太近,我的老師周有道說,“近了叫貼墻,造成勢被挨打”。遇到按勁就走了。掤手也不可太遠,遠了叫太過,很容易被敵捋采而受制。
2、掤勁含有問勁。意思是說以掤勁來問勁。雙人搭手為掤,雙手臂接觸點以沾粘勁而非頂抗和丟。為了試探對方勁力的大小、方向及勁路,或者引出對方勁力,往往我加大掤勁,以沾粘點聽出對方反應,如對方硬撐對抗,我可變捋采;如對方變捋采,我可打擠。這就是掤勁含有問勁。老師曾講“搭手遇掤問剛柔”。意思是說,當接住勁后,要能聽出對方沉浮、剛柔、滯活及內(nèi)勁大小等,這就叫“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從而制定攻防的戰(zhàn)略。
3、掤勁不丟。練拳時要做到掤勁不丟,中正圓滿是楊式太極拳的重要要領。只有中正圓滿,才可能掤勁不丟。如攬雀尾的捋勢。如向自己身上捋回而沒有掤勁,那么敵就順勢擠靠,如做到掤勁不丟,向我一側捋回,敵就無招可使了。“練拳要練掤架”,是很重要的。
4、掤變捋。在雙人推手時,破掤必須用捋。其實,這也是掤的功用之含義。楊澄甫宗師說“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就是我掤不可板滯和遲重。否則成了頂抗之勁,違背太極拳的原理。對方掤,我變捋,一轉腰,螺旋化解;對方抽身時,我跟隨而粘逼。這樣久久練習掤勁。就可生出自身的彈簧力,掤手可成功了。
有的人推手時呆板遲重,關鍵是腰不活,腰不活關鍵是身法呆板,身法呆板關鍵在于上肢不知含胸擁化,下肢不知重心移動和松胯纏腿。這樣一來就不能形成上下相隨,周身一家了,不能稱之為掤勁了。
?。ǘ╆P于捋勁:楊澄甫先生《體用全書》說:“捋者,連著彼之肘與腕,不抗不丟。因彼伸臂襲我,我順其勢而取之,是收回之意,謂之捋。”
1、首先,我們要掌握捋的方法。對方向我擊來,我順式粘彼腕與肘部,借力捋回。捋回時要轉腰坐胯,重心后移偏向側后方引化,敵勁落空。要注意的是,不要捋向自己的身體,否則敵進入我中門;同時,也不可直撥,直撥為頂。兩力夾角在90-135度為頂。頂為病手,“兩力相頂,放人不遠”。拳譜曰“捋在掌中”是指勁點,“捋要輕”是講捋的手法,重了敵就發(fā)覺了。
2、捋破掤。雙人搭手為掤。當對方掤勁好,我無法進招時,轉而用捋。按上述捋的方法,這就叫作捋破掤。楊班侯先生說:“搭手捋開撐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是說我在捋時,后手要撐掤住對方肘部。敵“上步防采捋”的擠靠之勁就很難奏效。
3、欲后先前,借力發(fā)力。雙方對持時,要先給對方一個力以引發(fā)對方反彈之力,再施以捋勁。這叫欲捋先掤,以造勢順,發(fā)人遠旦省力。周有道老師講過“捋即是掤,掤即是捋,掤捋不離,發(fā)人省力”。王宗岳《太極拳論》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在實際演練中有上捋、下捋、采捋、捋擠等混合勁,都要施之于欲后先前之理,發(fā)出之勁方為太極勁。
4、捋生擠。捋生擠是說欲擠先捋,我捋敵是虛招,當敵被捋抽身時。我速發(fā)擠勁,是實招。
學習太極拳使用法,第二要學習和記住每一式的勁點。學習太極拳的勁點的方法就是記住《十八在訣》。“掤在兩臂,捋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兩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進在云手,退在轉肱,顧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橫,滯在雙重,通在單輕;虛在當守,實在必沖。”比如云手的勁點在右手小臂近手腕處外側,而下肢在左腳。云手的后半個動作則是反關節(jié)擒拿,即右手拿對方右手腕下采,左小臂貼對方肘關節(jié)上翹。
學習太極拳使用法,第三要掌握每一式的攻防技擊含義。
首先,靠是貼身進攻之法。靠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肩靠和胯靠兩種。如敵捋采我時,我及時上步打靠;又如推手運化中,我左右捋開敵雙手,使敵胸腹敞開,我可用肩胯同時靠擊。第二,“靠要崩”,這是靠的顯著特點。崩就是要有排山倒海之勢,就像老牛撞殘墻一樣,一撞必倒。第三,發(fā)靠勁要保持好自己的重心,做到上下一起移動,切不可肩到而足不到。靠擊后重心同樣要回坐,防止對方牽動。第四,賽勁的落點要在對方的中心,落點不能偏向一側。
做到以上三點,懂得了太極拳使用法,并堅持長期練習。就可以把身法方面勁力的要求調(diào)整到最佳太極拳狀態(tài),就可以懂得和做到“無人若有人”和“用意不用力”的技術要點。太極拳使用法要有老師指點講解,還要細心領悟,才會有收獲。
二、學練太極拳必須掌握太極拳三大技術要領
三大技術要領就是“虛靈頂勁”、“松腰松胯”、“分清虛實”。
虛靈頂勁這個技術要領在十大技術要領中擺在第一位。如果練拳時低頭貓腰,或者搖頭晃腦,則精神萎靡,神意渙散,那就不利于培養(yǎng)人的精氣神。不說練功夫,健身養(yǎng)生也沒有希望。所以,掌握虛靈頂勁要領是一大關口。
首先,太極拳強調(diào)“虛領頂勁”,就是要求頭虛虛地領起來,這樣就能有利于動作的規(guī)范,有利于“立身中正”;同時,做到“虛領頂勁”,還能夠把人的精神提起來,表現(xiàn)出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武術的韻味。楊式太極拳85勢要求,打拳時頭上仿佛有繩子系著。
其次,做到“虛領頂勁”有利于陰陽平衡。很多練太極拳的人都重視“氣沉丹田”,都講究“氣宜鼓蕩,神宜內(nèi)斂”,而“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重視“氣沉丹田”,沒有向上的“虛領頂勁”,那么,陰陽就不能平衡。沉和領是相反的,生理上講有利于脊柱的抻拉,有力的推動氣血運行。
第三,做到“虛領頂勁”有利于提高生命質(zhì)量。“虛領頂勁”鍛煉了人的精氣神。俗話說:“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頭頂百會穴是人體經(jīng)絡諸陽之匯,練習太極拳能夠涵養(yǎng)人的精氣神,其中的關鍵就是“虛領頂勁”這個要領。練習太極拳注重眼神,要眼領手隨。而做到眼領手隨,就要求“虛領頂勁”,把精神提起來。中醫(yī)講:神聚則生,神散則亡。“虛領頂勁”有利于神意的鍛煉。所以,太極拳能夠養(yǎng)生,除了鍛煉肢體、有氧運動,更重要的是它鍛煉人的精氣神。而鍛煉精氣神的關鍵是“虛領頂勁”一一精神領起來了,人就精足神聚,自然能長壽。
松腰松胯這一技術要領在按摩腰腹和勁力傳輸有關鍵作用。
楊澄甫《太極拳說十要》這樣講松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兩足有力,下盤穩(wěn)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腰位于我們?nèi)梭w中間位置,腰活似車輪。打拳姿勢變化一般在135度左右,這個轉動全憑腰的轉動。這個轉動速度是最快的。如果大于135度的轉動就要由腳的配合,如轉身撇身捶、轉身下刺等等;同時,松腰松胯做太極拳螺旋運動有按摩腰腹部的作用。這在健身養(yǎng)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太極拳術以分清虛實為第一要義。虛實不分,舉步艱難。我們稱為上步如打夯,虛實分清邁步如貓行。虛實不分,上身不正,顛覆必生。虛實不分,下肢無力,更談不上出內(nèi)功。虛實不分,不正陰陽,太極拳推手易被牽動。虛實不分,腰腿僵硬,打拳如小孩耍輥。所以,學習太極拳貓步十分重要。
以上三大技術是緊密聯(lián)系的。如走貓步,低頭貓腰是不行的;如百匯上領,不松腰松胯,上下對拉拔長,就會出現(xiàn)挺胸,勁力很難合住,我們稱之散架子。
三、練習太極拳要以腰領手
楊式太極拳十分注意練習太極拳以腰領手技術要領的關口,我認為這是一個大的關口。舉幾個例子予以說明。
1、云手。先把重心移到左腿,再向左轉動腰胯,再帶動左肩左手。
2、白鶴亮翅。雙手下采、上步合抱、重心坐到右腿,腰右轉,再把右手按出。
3、摟膝拗步。先轉腰在上步,先轉腰再摟膝按掌。
這樣以腰領手長期練習會收到好的效果:一是按摩內(nèi)臟;二是穩(wěn)定重心;三是疏通氣血;四是培植內(nèi)功。
以腰領手我們稱之為腰功。王宗岳在《太極拳十三勢歌》里說,“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nèi)松靜氣騰然。”張三豐《太極拳經(jīng)》指出“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我們來學習楊澄甫宗師《身形腰頂》秘訣,“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腰頂窮研生不已,身形順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shù)載也糊涂!”可見太極拳練習腰功的特殊地位。
練習腰功,第一,基本功纏絲功法等功法都是練習腰功;第二,打拳意注丹田,以腰帶動;第三,練習太極拳推手,這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總之,這三大關口已過,一動無有不動、周身一家的技術要領和呼吸開合、蓄發(fā)相間、剛柔相濟、太極拳內(nèi)勁才會上身!
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
健客價: ¥16.7健脾理氣,化瘀軟堅,清熱解毒。適用于以肝瘀脾虛為主證的原發(fā)性肝癌,癥見上腹腫塊,脅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心煩易怒,口苦咽干等。對于上述癥候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有改善作用。
健客價: ¥125用于外科手術時預防出血或止血,以及內(nèi)科、婦產(chǎn)科等出血性疾病的止血。也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
健客價: ¥42收斂,益氣,解毒,降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
健客價: ¥12收斂,益氣,解毒,降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
健客價: ¥15收斂、益氣、解毒,降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
健客價: ¥9收斂,益氣,解毒,降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
健客價: ¥12苗醫(yī):旭嘎幟沓痂,維汕洼胗,維象祥丟象:夫熱覺蒙。中醫(yī):清熱解毒,疏肝利膽,活血化瘀。用于肝膽濕熱,氣滯血瘀所致的急慢性肝炎。
健客價: ¥35健脾理氣,化瘀軟堅,清熱解毒的藥物。適用于肝瘀脾虛為主證的原發(fā)性肝癌,癥見上腹腫塊,脅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心煩易怒,口苦咽干等。
健客價: ¥55健脾理氣,化瘀軟堅,清熱解毒。適用于以肝瘀脾虛為主證的原發(fā)性肝癌,證見上腹腫塊、脅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心煩易怒、口苦咽干等。
健客價: ¥96收斂、益氣、解毒、降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
健客價: ¥150祛痰,鎮(zhèn)咳。用于小兒感冒引起的咳嗽。
健客價: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