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意思是說天氣回暖,春雷滾滾而來,把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都叫醒了。在民間,驚蟄這個時節(jié)一到,春耕的農家就忙碌起來啦。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jié)人體陽氣上升,生氣勃發(fā),正是滋養(yǎng)的好時節(jié),那么驚蟄養(yǎng)生都有哪些講究呢?
飲食遵循健脾護肝
驚蟄時節(jié)的飲食調養(yǎng)主要以“養(yǎng)陽”為原則。中醫(yī)認為,春季飲食調養(yǎng)要投臟腑所好。春季陽氣初升,宜選用一些辛肝發(fā)散的食物進食,不宜吃酸收之味。酸入肝,有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生發(fā)和肝氣的疏泄。這時候韭菜,菠菜,薺菜,花生等都是當季之選。
但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旺,易傷脾,若適當的增加一些甜味,不僅有利于補益脾氣,還有利于避免肝旺而克傷脾。因此選食一些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有利于補脾養(yǎng)胃。
天氣乍暖還寒謹防濕邪侵襲
驚蟄時節(jié)天氣就像孩子的臉,一會兒一個表情,讓人捉摸不透。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對較大,所以艾艾君要提醒大家,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特別是老人和小孩,他們的抵抗力較差,稍不注意容易寒氣入侵。
“天街小雨潤如酥”,細細的春雨總是以聽似無聲的腳步款款走來,帶來一絲絲涼意。此時的我們就要注意御寒防濕了,不妨多趁著太陽出來的時候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培補體內的陽氣,避免濕邪侵襲。
透過習俗學養(yǎng)生
驚蟄吃梨
驚蟄時節(jié),細菌也開始活動繁殖,呼吸道容易受影響。梨味甘,有清熱養(yǎng)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節(jié)氣食用。但因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
打小人
驚蟄之日,平地驚雷,百蟲出蟄。溫暖潮濕的天氣正是蟲害喜歡出動的好時期,人們在這個時候就會手持艾草,以香味驅寒蛇蟲鼠害,這也便是傳說中的“打小人”。后來,用艾草“打小人”逐漸成為人們驅趕霉運的習俗。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產生奇特的芳香,不僅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也作用于人。正如《神灸經綸》云:夫灸取于人,體柔而剛用,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效如反掌。
可見艾草作為灸法常用的選料,在中醫(yī)艾灸里面的灸法,就有溫元壯陽,理氣血、疏肝郁,祛寒濕等等的功能,堪稱“神草”!
此時正處于艷陽天,倘若能在這個關鍵的時期養(yǎng)陽,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艾灸的雙向調節(jié),可以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guī)律,使身體處于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當機體的元陽充盛,整體調節(jié)能力就會明顯提高,人自然就精力充沛。下面艾艾君就給大家整理一些穴位,方便取穴之用。
肝俞穴
位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灸此穴有利于散發(fā)肝臟之熱,防止肝氣郁結。達到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效果。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同時還能生發(fā)胃氣、燥化脾濕,為保健要穴。
氣海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海有聚會之意,穴居臍下,是穴為人體先天元氣聚會之處,長灸有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之功效。
活血化瘀。
健客價: ¥39活血化瘀。
健客價: ¥117溫通經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9溫通經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5主要用于對患者泌尿系統引流、導尿。
健客價: ¥29無。
健客價: ¥39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活血化瘀。
健客價: ¥168見說明書。
健客價: ¥319見說明書。
健客價: ¥13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9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27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