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品毛片,在线播放不卡,欧美在线观看成人,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中国a毛片,26uuu欧美日本,亚洲综合色在线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文化 > 古今名醫(yī) > 柴瑞靄:治回腸癌術后頑固性腹瀉兼惡寒案

柴瑞靄:治回腸癌術后頑固性腹瀉兼惡寒案

摘要:二診為何不用桂枝人參湯,復以《傷寒論》理中湯加附子?柴瑞靄教授分析指出:二診時惡寒已去,說明表陽已復,表寒已去,故去辛溫發(fā)散,鼓舞表陽的桂枝;水瀉已控,大便已實,不當再旁開支流,故去利小便實大便的車前子。

  柴瑞靄,主任醫(yī)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茲將柴瑞靄教授驗案一則介紹如下。

  孫某,女,42歲,2015年11月17日初診。

  主訴:回腸癌術后頑固腹瀉五年。

  現(xiàn)病史:2010年12月行回腸癌手術,術后病灶切除,但出現(xiàn)腹瀉,每日多達12次之多,瀉出呈水樣糞便,瀉前10分鐘開始腹部疼痛,瀉后腹痛消失,但繼而出現(xiàn)惡寒,全身疲倦,需約休息半小時后,惡寒消失,體力漸復,每日腹瀉周而復始,迄已五年。期間,2011年經某醫(yī)院服中藥半年,腹瀉稍有好轉,2012年初至2014年6月間,每年都間斷服用中藥半年余,方藥有健脾止瀉的參苓白術之屬,健脾溫中的理中之輩,益氣澀腸的真人養(yǎng)臟湯之流等等,腹瀉時好時壞,雖次數(shù)明顯減至3~4次,但瀉后仍有惡寒。2014年6月全停中藥后,自11月起腹瀉再次加重,每天可達7~8次,又于某醫(yī)院口服大蒜腸溶片,蒙脫石散,頭孢消炎片等西藥治療,腹瀉無改善。之后又服整腸生和四聯(lián)活菌片等,腹瀉次數(shù)減少,偶爾大便溏薄或正常,但停藥后,腹瀉如故。

  來診時:由于腹瀉日久,反復輾轉,患者身體已極度虛衰,每日水瀉多達12~15次左右,常因受涼或吸入涼氣后腹瀉明顯加重,身體消瘦,面色晦暗,納食不化,疲憊需人攙扶,胸中少氣,體倦欲睡,舌質淡紅,苔白薄膩,脈弦細弱緩。

  西醫(yī)診斷:回腸癌術后頑固性腹瀉。

  中醫(yī)診斷:太陰虛寒腹瀉,太陽表虛惡寒。

  病機:太陰虛寒,脾陽下陷,太陽表虛,陽不衛(wèi)外。

  治則:溫扶太陰,升脾益氣,鼓舞表陽,散寒外出。

  方用:桂枝人參湯合車術散。

  處方:桂枝10克,紅參10克,焦白術3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車前子15克,5劑,水煎2次,頭煎煮45分鐘,二煎煮35分鐘,分早晚空腹溫服,并囑藥后熱服小米粥,覆被取微汗。飲食避寒涼、油膩、難以消化之物。

  二診(2015年11月24日):患者自行步入診室,望去精神明顯好轉,面色晦暗中透出紅潤,自訴一診當日下午1時即煎中藥,下午2時服第一劑頭煎藥并啜熱粥,半小時后,全身即津津微汗出,至下午4時許,患者腹瀉后,再未出現(xiàn)惡寒,傍晚8時,服完二煎,當晚僅登廁一次,次日腹瀉止,惡寒除,尚有吸涼氣后腹微不適,大便溏薄,5劑藥后大便成形,每天1~2次。故上方去桂枝、車前子,加熟附子10克,5劑,煎服法同前,但啜小米粥后不需被覆取微汗,鞏固療效。

  按:本案西醫(yī)診斷為回腸癌術后頑固性腹瀉,中醫(yī)診斷為太陰虛寒腹瀉,太陽表虛惡寒。柴瑞靄教授緊緊抓住宿頑腹瀉和瀉后惡寒,舌淡苔白,脈弦細弱緩,即辨證為太陰虛寒,脾陽下陷,太陽表虛,表陽亦微。遂處以《傷寒論》桂枝人參湯,俾五年痼疾腹瀉初愈。

  一診后,筆者有些不解,患者自述之前亦曾服理中湯加味,但效果不佳,為何腹瀉惡寒未愈,而一診投桂枝人參加味,實則為理中湯中加了桂枝,同時合用車術散治療,數(shù)日后腹瀉、惡寒即顯初愈。

  柴瑞靄教授辨證分析了病案:案中用桂枝人參湯,方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163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傷寒論》原意是太陽病外表未除而誤用下法,形成了表里不解。而本案是先腹瀉而后惡寒。本病,每日數(shù)下而瀉后惡寒,癥狀表現(xiàn)先后有別,但審證求因后,兩者的病機相同。前者為處治不當,太陽表虛,誤用下法,損傷脾陽,而致下瀉,此案為泄瀉日久,脾陽下陷,脾陽重損,不能鼓舞太陽表陽,故用桂枝人參湯,溫扶太陰,健脾升陽,鼓舞表陽,散寒外出。合車術散,重用焦白術補脾益氣燥濕,車前子旁開支流,利水止瀉。且白術土炒焦用更能增加健脾燥濕的作用,故腹瀉兼惡寒頑疾得以痊愈。

  二診為何不用桂枝人參湯,復以《傷寒論》理中湯加附子?柴瑞靄教授分析指出:二診時惡寒已去,說明表陽已復,表寒已去,故去辛溫發(fā)散,鼓舞表陽的桂枝;水瀉已控,大便已實,不當再旁開支流,故去利小便實大便的車前子。然五年痼疾,中陽久虛,脾虛久寒,當復以理中湯加熟附子(理中湯加附子實為后世《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附子理中湯)溫扶久虛之中陽,久寒之脾氣。因此,次遞投以桂枝人參湯,附子理中湯,使痼瀉得以獲愈,故宗上法化裁,病獲痊愈。

  另外,《傷寒論》桂枝湯方后注有:“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為何服桂枝人參湯后,讓啜熱粥,取微汗?而服理中加附子湯后也讓啜熱粥,但不取微汗?柴瑞靄教授分析指出:服桂枝湯后啜熱粥以助之,意在滋養(yǎng)脾胃,培養(yǎng)汗源,以取水谷之精氣以為汗,使汗后病解,表陽得復;《傷寒論》桂枝人參湯方后雖未注“啜熱粥,取微汗,”但證有瀉后惡寒,方中又有桂枝,仍需通過微汗,調和營衛(wèi),鼓舞表陽,故亦讓服桂枝人參湯后也啜熱粥,取微汗。意在滋養(yǎng)脾胃,培補后天,鼓舞表陽,祛邪外出;服理中湯加附子湯啜熱粥,是因為宿頑久瀉后,在脾陽脾氣損傷的同時,脾胃之津液亦傷,所以藥后亦啜熱粥,扶脾胃之陽氣,養(yǎng)脾胃之津液,有易于腹瀉的恢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