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干細胞“補丁”或有望成功治療心力衰竭
目前有多種能夠治療心力衰竭的療法,包括藥物、可植入性設備以及心臟移植術,當然這些療法或許并不是最好的長期選擇,而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來對損傷的心臟組織進行修復和再生或許是一種潛在的方法。
【兩會話題】慢病防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MIT張鋒教授團隊是該領域的領先小組之一,最近發(fā)表論文提供了一種更好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他們根據生物進化理論,在細菌蛋白庫中尋找更理想的DNA切割酶,獲得了成功,使該技術超更簡單、更便宜、更快、更準等方向上邁進一大步。
剛剛結束的倫敦 2015 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ESC 主席 Fausto Pinto 教授提出,心血管疾病已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全球 51% 女性、42% 男性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
目前有多種能夠治療心力衰竭的療法,包括藥物、可植入性設備以及心臟移植術,當然這些療法或許并不是最好的長期選擇,而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來對損傷的心臟組織進行修復和再生或許是一種潛在的方法。
人EPS細胞和小鼠EPS細胞的優(yōu)異嵌合能力在培育轉基因動物模型和產生替換組織等應用中是優(yōu)勢的。這些研究人員如今正在開展測試以便觀察人EPS細胞是否更加高效地在嵌入到豬體內。
近年來,抗生素與一系列病癥之間的聯(lián)系頻頻被發(fā)現,包括腸易激綜合征,乳糜瀉,甚至肥胖??股嘏c疾病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被認為是由于抗生素對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產生了影響;通過改變定居于腸道中的細菌的數量和類型,可能誘發(fā)代謝或病理過程。
調查結果顯示,1990年,每3名男性中就有1名吸煙者,每12名女性中有1名吸煙者;2015年,每4名男性中有1名吸煙者,每20名女性中有1名吸煙者。
4月5日,來自斯坦福大學和哈佛陳曾熙公共衛(wèi)生學院一個科學家小組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Mono-unsaturatedfattyacidslinkH3K4me3modifierstoC.eleganslifespan”的論文。研究發(fā)現,與更“苗條”的線蟲相比,矮而胖的(Pudgy)線蟲儲存了一種特定類型的脂肪,從而讓它們活得更久。
對任何物種而言,學會對威脅的恐懼是一個重要的生存能力,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很多危險。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擁有特有的恐懼記憶系統(tǒng),然而如果恐懼記憶過度活躍,則會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應激,進而導致焦慮,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
近年來,以蛋白酶體抑制劑硼替佐米及另一藥物來那度胺為代表的新藥顯著改善了MM的治療效果,提高了完全緩解率或接近完全緩解率,改善了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美國肝病基金會稱,NAFLD是一種肝細胞內脂肪過度堆積的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疾病譜包括單純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別、年齡、種族、民族人群均對HCV易感。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全球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區(qū)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