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膿腫是指肝實質內單發(fā)或多發(fā)的膿性物積聚,是細菌、真菌或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等多種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膿性病變,若不積極治療,死亡率可高達10%~30%。
隨著新的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微生物識別的改進、引流技術的提高,以及支持治療的改善降低了肝膿腫的死亡率。但是如果未經治療,這種感染仍然是致命的。
按照病因,肝膿腫分為以下三種主要類型:
細菌性膿腫,通常是微生物所致感染,約占80%;
阿米巴性肝膿腫,由溶組織阿米巴引起,約為10%;
真菌膿腫,常由念珠菌屬所致,占比低于10%。
肝膿腫的癥狀
肝膿腫的常見癥狀包括:
有的病例可能會報告咳嗽或打嗝(由于膈肌刺激),可能存在右肩牽涉痛,有些個體可能出現(xiàn)體重下降和貧血。出現(xiàn)這些癥狀時,往往首先考慮惡性腫瘤。
體格檢查
發(fā)燒和肝腫大是最為常見的體征,不需要存在可觸及的腫塊。中上腹壓痛,可或不可觸及的腫塊,提示肝左葉受累。
右基底肺區(qū)呼吸音減低,影像學檢查可能存在肺不張和積液癥狀。胸膜或肝臟摩擦音可能與膈肌刺激或Glisson囊炎癥相關。
25%的病例可出現(xiàn)黃疸,通常與膽道疾病或多發(fā)性膿瘍相關。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技術的進步降低了肝膿腫的死亡率。各種影像學技術在其診斷效用方面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限制。
超聲:超聲(敏感性,80-90%)顯示具有不規(guī)則形狀邊界的低回聲區(qū)。由于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性、可重復進行動態(tài)觀察,故已成為臨床上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但與其他影像學檢查一樣,也可出現(xiàn)誤診。其整體靈敏度受操作者的經驗影響。
CT:隨著多檢測CT技術的發(fā)展,圖像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從而提高了檢測準確性。CT診斷肝膿腫的準確性可達95%-100%,可檢出膿腫小于1cm的病灶,主要表現(xiàn)為單個或多個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病灶,病灶經增強后較平掃更清楚,表現(xiàn)為膿腔壁的環(huán)形增強。
CT掃描顯示肝膿腫。提示右肝葉較大分隔膿腫。
胸部X線檢查:本病多見于肝右葉,約50%的病例中因腫大的肝臟向上刺激右膈或壓迫右肺底而出現(xiàn)右側膈肌抬高、膈肌運動受限、基底肺不張或右側胸腔積液等;若病變在肝左葉,則可出現(xiàn)左側胸腔積液或左下肺相應改變。
肝膿腫的并發(fā)癥
肝膿腫的并發(fā)癥包括:
膿毒癥
(胸)積膿
膿腫破裂伴腹膜炎
肝膿腫的病因
闌尾炎是肝膿腫的主要原因。隨著闌尾炎診斷和治療的改進,其作為肝膿腫的原因頻率已降至10%。
膽道疾病現(xiàn)在是最常見的細菌性肝膿腫(PLA)的原因。膽汁梗阻使得細菌擴散;膽道結石疾病、阻塞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是常見的刺激因素。
大約4%的肝膿腫是由于局部腹腔內感染瘺管形成所致。
穿透性肝外傷使得微生物直接進入肝實質,導致細菌性肝膿腫。非穿透性外傷也可以通過引起局部肝壞死,肝內出血,膽漏,最終導致化膿性肝膿腫。由此產生的組織環(huán)境允許細菌生長,這可能會導致細菌性肝膿腫。
膿腫多位于右肝,這可以歸因于解剖學原因。右肝接收腸系膜上靜脈和門靜脈的血液,而左肝則接受腸系膜下動脈和脾動脈血液。研究表明,門靜脈循環(huán)的血流效應可能是誘發(fā)原因。
肝膿腫的鑒別診斷
急性胃炎
細菌性肺炎
膽道疾病
膽石癥
膽囊炎
肝細胞癌
Hydatid囊腫
肺炎胸膜積液和膿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