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轉移的早診早治
乳腺癌發(fā)生骨轉移的概率很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預防發(fā)生或者早期治療有很大益處,廖寧教授分享了她在臨床中的一些經驗。
在中國,新發(fā)乳腺癌病例持續(xù)攀升。在中國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的死亡率排在第六位,而其發(fā)生率則排在第一位,可見乳腺癌防治的嚴峻形勢。在這樣的形勢下,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全程管理非常重要。作為一名外科醫(yī)生,我們常常強調對乳腺癌進行多學科的全程管理,從其早期診斷到輔助治療、外科治療以及后續(xù)的隨訪,直至患者出現骨轉移,我們都進行全程的緊密隨訪管理。在乳腺癌患者中,骨轉移的發(fā)生率非常高,因此我們也會對發(fā)生骨轉移的患者進行嚴格的管理,一旦出現SRE,我們會給予最為恰當的治療選擇。
乳腺癌骨轉移后防治SRE的用藥時機
在乳腺癌骨轉移后防治SRE用藥時機上,廖寧教授結合目前的一些循證治療證據和臨床經驗進行了分享。
目前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有很多指南對乳腺癌骨轉移治療有所推薦。在2008年的指南中提出,如果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現骨轉移,即使沒有任何臨床癥狀,都會建議開始應用雙膦酸鹽進行治療。在ESMO上也有指南指出,對于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起始必須應用雙膦酸鹽對患者骨的狀態(tài)進行抗腫瘤治療,并進行骨質的保護。來自國內的最新的惡性腫瘤骨轉移診療指南中,也同樣可以看到雙膦酸鹽是一個標準治療。所以根據眾多指南給我們的提示,對于惡性腫瘤,尤其是乳腺癌骨轉移,要盡快合理、規(guī)范、標準的應用雙膦酸鹽治療。
雙膦酸鹽抗腫瘤療效臨床證據解讀
目前通過一些最新的臨床數據可以發(fā)現,雙膦酸鹽在乳腺癌輔助治療的過程中,特別是長期治療中顯示一定的抗腫瘤療效,對此廖寧教授解讀了這方面的一些數據。
在乳腺癌治療領域內,尤其是輔助治療里對我印象最為深刻而且是里程碑式的臨床研究,應該是來自于ABCSG12,這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個輔助治療,即諾雷德去勢聯合芳香化酶抑制劑或者再聯合雙膦酸鹽。在這個設計中我們看最后的研究重點指標時可以看出,在應用雙膦酸鹽的患者中,帶來了DFS34%的獲益,這樣的一個陰性結果顛覆了醫(yī)生對雙膦酸鹽在輔助治療應用重要性的認識。其他重要的臨床研究,包括SOFT里DFS提高34%等使得我們越來越有足夠高級別的證據來表明雙膦酸鹽在我們輔助治療的乳腺癌整個整理過程,為患者帶來臨床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