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高氟區(qū)。1931年Churchill首先肯定水中氟含量過高是本癥的病因。同年smith用氟化物作大鼠實驗,證明氟含量過高可產(chǎn)生此癥。一般認為水中含氟量以1ppm(1mg/L)為宜,該濃度能有效防齲,又不致發(fā)生氟牙癥。但個體因素及其它生活條件,對氟的感受性也有一定差異。飲用水是攝入氟的一個最大來源,水氟攝入是按:①人的年齡;②氣候條件;以及③飲食習慣而綜合決定的。水氟的最適濃度主要又取決于當?shù)氐哪昶骄罡邭鉁?,美國?.7~1.2ppm;廣州約為0.7ppm。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溫相差甚大,因此不能只有一個適宜濃度。故我國現(xiàn)行水質(zhì)標準氟濃度為0.5~1ppm應是適宜的。
食物中氟化物的吸收,取決于食物中無機氟化物的溶解度,以及鈣的含量。如果加入鈣的化合物,則氟的吸收就顯著減少。動物實驗證實:充分的維生素A、D和適量的鈣、磷,可減輕氟對機體的損害。這說明含氟量過高,并不是造成氟牙癥的唯一原因,因為水中含氟量稍高的地區(qū),也不是人人皆罹患此癥。
另外,能否發(fā)生氟牙癥還取決于過多氟進入人體的進機。氟主要損害釉質(zhì)發(fā)育期牙胚的造釉細胞,因此,過多的氟只有在牙齒發(fā)育礦化期進入機體,才能發(fā)生氟牙癥。若在6、7歲之前,長期居住在飲水中氟含量高的流行區(qū),即使日后遷往他處,也不能避免以后萌出的恒牙受累;反之,如7歲后才遷入高氟區(qū)者,則不出現(xiàn)氟牙癥。
其他誘因
1、使用含氟牙膏雖能有效防治齲齒,但同時具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當,易導致氟牙癥。
2、氟的防齲作用與產(chǎn)生毒性之間的界限很小,攝入過量的氟會使牙齒產(chǎn)生一些斑點,這就是氟牙癥。嚴重時可使牙齒變黃,表面粗糙,容易缺損。
3、對于吞咽控制能力還不完善的兒童,誤吞含氟牙膏就會增加氟的攝入量,而過量的氟則容易導致氟牙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