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往往表現在吃飯前后、睡覺前后,上廁所前后及出門前和剛回家時,會說固定的話,做固定的動作,這些都被稱做儀式性的行為。
有的自恃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憂點、長處,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自命不凡,認為不值得和別人交往;有的傾向于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從而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保護著脆弱的自尊心。
有焦慮體驗,是超我與本我的矛盾,超我不允許你一直沉迷小說,追求快樂,本我只想沉迷于小說,輕松愉悅,自我就協(xié)調二者矛盾,熬夜學習,但同時體驗到焦慮,還有迷茫,無助。
首先,家長必須明白的一點是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和家庭脫離不了干系的,包括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的和諧與否。說實話,孩子有時候出現問題,不是他自己要去變得不好,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缺少被關注和被愛的感覺,想以此來獲得家長的關注和愛護。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去讀高中的時候,族里有好幾個親戚詫異地問我奶奶:“你們還打算送高中?考上了大學你們送不起,供一個大學生四年要花費好多錢,考不上大學又白白讀了三年高中。”
當孩子的行為、做法、學習成績等不符合自己的預想時,有些家長表達失望時,或者沖動之下完全不顧及孩子的自尊,用諷刺、挖苦等方法來刺激孩子,使孩子受到心理傷害的同時變得淡漠、自卑、回避。
你越能夠接受你的各種錯誤與缺點,并且坦誠的說出或是面對,你就越能更好地為孩子樹立一個自我接納的榜樣。讓孩子通過學習你而獲得更高的自尊,這比你說一萬句想要他自信的話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