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病性癡呆別名:匹克病性癡呆
可在成年的任何階段起病,但多在50~60歲之間。女性比男性多見。最顯著的臨床表現是早期即顯示額葉損害癥狀,明顯人格和行為改變比記憶障礙出現得更早也更常見。行為幼稚、無自制力、說謊、嗜酒、懶惰、無禮貌、好惡作劇;情緒沖動、易激惹、漫游、判斷理解力差,可因“偷竊”,性行為脫抑制(如性騷擾)而被拘留。有的病人首發(fā)癥狀可為社交退縮,缺乏主動性或抑郁情緒。
臨床癥狀可分為3期。第1期突出癥狀為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少動、懶散、自知力消失、多沖動行為、常外出徘徊、不能料理家務。甚至做些道德淪喪如盜竊、撒謊或侮辱幼女等行為。也可表現為易激惹、注意力渙散、認知障礙。第2期常出現高級意向喪失。缺乏進取心和主動性,言語重復,可出現感覺或運動性失語、失用、失認。尚可出現齒輪樣肌強直、面容呆滯等錐體外系征。第3期為嚴重癡呆。人格衰退,言語能力喪失,四肢攣縮,大小便失禁,自我辨認能力喪失。可出現刻板動作及吸吮、強握等原始反射。本病少有幻覺和妄想,癲癇發(fā)作也少見,癡呆發(fā)展較為迅速。
1.發(fā)病年齡多在50~60歲之間。
2.有器質性改變的證據。有進行性智能減退;以記憶障礙為突出表現,常有遺忘性定向錯誤。
3.起病隱襲,早期出現性格、行為和人格改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4.大腦皮質高級功能紊亂。如思維、理解力、判斷力、分析綜合能力及計算力減退;情感遲鈍或欣快;社交行為粗魯,自控能力差。
5.呈進行性癡呆。
6.意識清晰。
7.表現淡漠、欣快、語言障礙、意志衰退、偶有錐體束征。
8.頭顱CT常顯示額葉或顳葉局限性萎縮。
9.腦電圖檢查早期可發(fā)現α波消失及彌漫性高波幅慢波。
1.腦動脈硬化性精神病 此類患者多起病急,病程及癥狀波動起伏,常有多次緩解與加劇。人格多保持完整。臨床上有動脈硬化診斷證據,如視網膜動脈硬化及血清膽固醇增高等,并常伴有腦卒中發(fā)作史。
2.腦腫瘤 此類患者臨床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及腫瘤占位造成的局限性神經系統壓迫體征。頭顱CT可見顱占位性改變。
3.麻痹性癡呆 發(fā)病年齡早。曾有冶游性病史。腦脊液檢查可見細胞及蛋白增加,金膠曲線呈麻痹型,血及腦脊液的梅毒血清反應呈陽性。
4.阿爾茨海默病 臨床上兩病鑒別非常困難,多數病例在死后病理解剖時才能確診。
皮克病性癡呆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皮克病性癡呆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皮克病性癡呆找醫(yī)生
更多 >皮克病性癡呆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 徐匯區(qū) 三級甲等
-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金牛區(qū) 三級甲等
-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 芙蓉區(qū) 三級甲等
-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芙蓉區(qū) 三級甲等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東湖區(qū) 三級甲等
- 江陰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江陰市 二級乙等
- 南昌市第八人民醫(yī)院 東湖區(qū) 一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