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步快、有動力,原來是媽媽這樣夸~~
摘要:家長要以開放的狀態(tài),提供真實的對話,可以給孩子空間,讓他憑借自身的學習動機,去進行。(前提是:我們在他幼兒期做好,孩子已經(jīng)有了對事情的探索興趣和取得進步的欲望。)
女兒練琴,彈了一個練習曲,我在一旁做其他事情,問她:“這是拜厄嗎?”她說:“不是,是車爾尼。”(她剛換教材,但即使這樣初級的問題,她也能忍受,也能引起她繼續(xù)溝通的興趣)然后不等我問,她繼續(xù)說:“跟拜厄有點像,你聽聽這個……”后來又彈一個練指法的,我說:“好多低音??!”她說:“對啊,新的哈農(nóng)有兩個八度呢!就像這樣……”
我想,家長要以開放的狀態(tài),提供真實的對話,可以給孩子空間,讓他憑借自身的學習動機,去進行。(前提是:我們在他幼兒期做好,孩子已經(jīng)有了對事情的探索興趣和取得進步的欲望。)
有位家長說: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門道,其實孩子更重視的是你真正關(guān)心他在做的事。要真誠地跟他交流,而不是空洞的夸獎。比如你說:“你畫的是消防車吧?”“這個東西是干什么用的?”“這個兔子為什么戴
眼鏡呢……”可能比你泛泛的夸畫的真好,更能讓他高興。
就是這樣!效果好的溝通永遠不是強硬、誘惑,甚至都不是鼓勵,而是具體描述,是真誠的雙向溝通。
不夸“聰明”,怎么表揚?
3、4歲以下的小幼兒
對于比較小的幼兒,可以這樣說:我看出來你很努力地做了!你開始沒有辦法,后來動腦筋想了,就有辦法了對不對?這個做得很有創(chuàng)意!這個很有難度,你堅持下來就做成了是不是!你彈琴制造出一種神秘的效果!多嘗試不同的方法,最后終于做成了!……說法有無數(shù)種,只要我們從積極的角度,用心觀察,多描述過程!
總之:復述過程、肯定孩子積極尋求解決辦法所做的努力、陳述帶來的影響、強化好的感受。我們要有能力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閃光點,看到生活中的種種樂趣??吹?,就能說出了。
如果孩子大一些,表達能力夠強,那么比直接描述更好的,是家長問他是如何做到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總結(jié)。他自己總結(jié)出的,他會更加認同,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在發(fā)展思維。這樣的總結(jié),就更是他的財富了!
大幼兒及小學生
孩子再大一些,5、6歲以上,建議家長心里不要想如何表揚或批評,而是想,如何準確有效地給他反饋、給他回顧總結(jié)的機會。最好把所謂的表揚和批評,都變成中性、客觀的反饋。隨時給孩子真實具體的反饋,可以讓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做法的好與不好之處,及時修正;可以引導孩子關(guān)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表現(xiàn)如何、結(jié)果和成績?nèi)绾?、在別人看起來顯得自己如何;可以鍛煉孩子客觀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隨時反思總結(jié)并修正的行為習慣。
另外,我們要盡量不做比較表揚。比較表揚,就是類似“真棒!你是你班小朋友中最……的一個!”。孩子都喜歡比較,所以這種表揚對他們特別有效,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因此非常喜歡這樣激勵孩子。但從深層效果來看,這樣的表揚是在引導孩子關(guān)注結(jié)果、關(guān)注和他人的對比,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別人看起來怎樣、比別人強,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自己究竟做得怎樣,和自己比有哪些進步,有哪些需要繼續(xù)和改正的??偸沁@樣表揚,容易引起惡性競爭、虛弱、自戀,是在培養(yǎng)僵化型思維模式。孩子容易變得怕失敗,不敢接受挑戰(zhàn)不敢冒險,也不愿努力。
最后再次提醒,我們帶小幼兒時,常常會有很多鼓勵和夸獎,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做得適度,不要總是夸很多。其實,和孩子一起玩,有真情互動、有真誠的溝通,就很好。孩子們從做事過程中自然得到的滿足、享受和成就感,非??少F,外界過多的夸獎和贊譽,容易把孩子這種內(nèi)在的滿足感給轉(zhuǎn)移、沖淡了,讓他變得更在乎怎樣做可以引起家長的強烈反應。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我們更是要盡量多給他中性客觀的反饋,而不是把夸獎和鼓勵當糖果一樣給他,只為博他一笑,滿足一時的心理感覺好。我們都希望孩子的自信是來自他成功做事的經(jīng)驗,而不是外界的評價,那就要如此去做。孩子每天都在長大,他們的自尊水平也在提升,不會總是像小幼兒時期那樣脆弱,他們不是像家長想象的只能聽好話、聽不得一句真實的評價。孩子的判斷能力也在增強,很多時候已經(jīng)可以判斷出家長的評價與自己的實際能力是否相符,如果家長一味夸大其詞地夸獎,會傷到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