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用藥的“六標準”
摘要:考慮兒科患者對藥物的接受問題,兒科劑型一般更多選用糖漿劑,顆粒劑,口服液,干混懸劑,泡騰劑,分散片,滴劑等等。
兒童患者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愛的群體。作為中國花朵和家庭未來的兒童患者,因為其本身尚在
發(fā)育的特點,其用藥有區(qū)別于成人的特殊性。
一、給藥途徑的選擇
為了給藥的安全有效,應區(qū)分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給藥方式。原則上能口服解決的,盡量口服給藥。對于口服藥物困難,病情嚴重或者病情發(fā)展迅速的患者,要果斷采取靜脈給藥或其他腸道外給藥。家長由于心急,經常會要求醫(yī)生打針掛瓶,認為這樣孩子病會好得快點,這是一個誤區(qū)。另外必須注意的兒科患者禁用含苯甲醇的制劑肌注,因其反復肌注可能導致臀肌攣縮癥。
二、口服劑型的合理使用
考慮兒科患者對藥物的接受問題,兒科劑型一般更多選用糖漿劑,顆粒劑,口服液,干混懸劑,泡騰劑,分散片,滴劑等等。林林總總的小患者用藥總是包裝得花花綠綠,口感也經常是酸酸甜甜好味道。曾經有天值班,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說:“媽媽,阿姨又給我好喝的口服液了,還有漂亮的盒盒。”孩子的母親說,孩子一到醫(yī)院就要醫(yī)生開他愛喝的口服液,這是把藥當零食的節(jié)奏啦!可見
兒科用藥口感和包裝很重要,只有喂得進去的藥才可能治好病呢!
值得注意的是干混懸劑和顆粒劑通常只適合用溫開水泡服,一般水量控制在3到10毫升左右,避免沖淡調味劑,并可以減少喂藥難度??股胤?,一定注意喂幾口開水,避免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導致鵝口瘡。泡騰片和分散片注意用溫開水溶化后服用。泡騰片嚴禁直接服用,因為泡騰片遇水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直接呑服可以造成患兒窒息。俗稱魚肝油的維生素AD滴劑等軟膠囊,要將膠囊弄破后,滴入孩子口中。口服液如果不是整支服用,要將鋁蓋打開,用湯匙倒取處方劑量。由于嬰幼兒缺乏吞咽能力,片劑一般先按處方劑量用剪刀分好后,用適量開水溶化后服用,某些味道欠佳的藥物可以加入白糖調味。
三、合理的喂藥方式和送服液體
給年齡較小的患兒喂藥時,媽媽坐位,用毯子或大浴巾裹束孩子的胳膊和腿,左胳膊枕著孩子的脖子,托住頭,成半臥位,手臂順勢摟著孩子的身子。右手持勺喂藥。孩子不愿服藥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按壓小兒雙頰,使口張開,用小勺或滴管慢慢將藥液從嘴角灌入,每次少量服用,吞咽后再繼續(xù)喂服。大點的孩子可以跟他溝通,讓他明白良藥苦口利于病,自己主動服藥。一般藥物只能用開水送服,應避免用牛奶或果汁送服。
四、說明書的合理研讀
由于用兒童志愿者做實驗有違倫理道德,一般
藥品說明書對兒童用藥問題的表述總是過于簡單,經常使用“尚不明確”字樣。
但確實有些藥物是兒童嚴禁使用的,比如:氟哌酸、
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諾酮類由于可能造成幼年動物骨關節(jié)損害,禁用于18歲以下兒童;慶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類由于耳腎毒性禁用于6歲以下兒童;退燒藥尼美舒利因可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兒童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禁用于12歲以下兒童。同樣阿司匹林也可能引起瑞氏綜合癥,一般作為退燒藥時避免選擇,僅適用于川崎病的治療。四環(huán)素可能造成肝脹損害,影響骨牙生長,并可能引起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禁用于8歲以下幼兒。氯霉素可能造成灰嬰綜合征禁用于出生
早產兒和出生兩周內的新生兒,由于可能造成血液系統嚴重不良反應,一般不主張用于兒童患者??傊畠和盟幊睡熜В瑧獜暮⒆由L發(fā)育的角度出發(fā),更多地考慮安全性問題。
五、分劑量的問題
兒童作為一個尚未成熟的個體,體重輕,肝腎功能發(fā)育不全。一般用藥量低于成人,經常使用非整片或非整包裝的藥品,應該注意分劑量問題,片劑用清洗干凈的剪刀分剪均勻,尤其注意一天總劑量要保證準確??诜河昧勘咳?,注意看刻度時量杯放置水平桌面,視線要平視刻度。
六、關于誤服藥物和發(fā)生藥物嘔吐處理
一旦兒童誤服藥物要盡快上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會根據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理。影響較大的藥物過量服用時,一般誤服時間在四小時以內的醫(yī)生會給予洗胃,超過四小時的會給予導泄,另外可能輸液促進藥物排泄,給予針對性的拮抗劑等等。對于服藥后即嘔吐的,一般并未吸收,可給予補服一次藥物。服藥數小時后嘔吐的,由于無法判斷吸收劑量,一般不能補服,以免超量服用。